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消費性產品大量使用劣質零件導至電器故障

先來看一張圖:


LED 的接腳開始出現了棕色銹蝕。這是典型的鐵銹,意指接腳的材質是採用鐵,而不是銅。一般銅生銹的顏色是綠色的。

時間回到二三十年前,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事!由於現在臺灣本地的家電廠多不務本業,大量採用大陸的設計、零件,甚至是整機進口。在內陸地區由於天候多乾燥,鐵材生銹是歸生銹,但一般不會這麼快,一般至少五年十年。一樣的東西到了臺灣,由於是海島型氣候,常年潮濕,所以這些零件很快就會生銹壞掉,這是其一。

 再來就是屬於設計上的問題。大陸的市電系統為 220V/50HZ,而台灣是 110V/60HZ,家電進來之前通常要先做修改,但由於成本的問題,多簡單行事,所以產生了很多流弊。看過最多的是只記得改了變壓器的電壓卻忘記了把保護裝置也改成低電壓動作,這個在之前維修案例中有提到幾次。再來就是,常發生在高耗電性設備上,在同樣功率的情況之下使用 220V 電壓,其電流只為 110V 電壓的一半。這產生了什麼問題?第一線徑要變成更粗,第二接觸點處會產生高溫。通常這兩點都不會去做……所以分離式電熱設備常常會燒掉,因為原始的設計規格並不符合臺灣的情況,也是家電廠便宜行事的結果。

 同樣的家電如果是給日本設計的話,拿到臺灣來用就比較不會有問題,因為兩者規格與環境很接近。這個問題,對本土的廠商而言,在一切都以成本為考量的前提之下,基本沒救。不單只是二三線廠牌是這種情況,現在就連一線廠牌都發現有這種事。

這裡就只簡單談談目前產品品質的概況,其它沒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